關注微信
小程序

農機補貼制度存滯后性 政策調整需時間

作者: 本站發(fā)布時間:2015年07月16日 收藏

  現代農業(yè)的一大特征就是機械化,特別是土地集中之后,農機的需求越來越迫切,國家的農機補貼一定程度上為農民解決了資金的壓力,但是時代在發(fā)展,農機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型化和多樣化,在沒有農機補貼的情況下,讓這些種糧大戶感覺壓力很大。除此之外,農業(yè)基礎設施的投入還在前面等著這些種糧大戶,他們能邁過去這道坎嗎?三農專家,中國社科院宏觀室主任黨國英認為,這充分說明我國的農業(yè)機械,在補貼等制度方面的制定上,有一定的滯后性。假以時日,他認為,今后,在這方面會有一定的改善。

  黨國英:進口大型農業(yè)機械的情況,在我國相對的比例應該還是比較小的,我國農民的經營規(guī)模不大,所以很多農民基本上使用的都是國內的農業(yè)機械。政策一般會考慮到主流的情況,我估計問題可能是在這,但我相信以后會在這個方面有變化,甚至在國際貿易談判當中別人都會提出這個問題,只要是購買農業(yè)機械,不能有歧視性的政策,國內生產、國外生產分成兩個政策,其實現在國內也有合資的,這樣一來的跟進口的情形就有一點類似。我覺得政策調整就需要一個時間。

  黨國英認為,大型機械價格高,農機補貼相對于購買價格,有點杯水車薪,真正對種植戶的補助,應該從實際出發(fā),因地制宜,采取適當的方式。

  黨國英:地方政府在這個問題上可以有一定的自主性、靈活性,如果確實是本人使用,而不是拿到機械后做其他的處理,不妨根據機械的效能采取一些靈活的辦法,給他補貼,或者根據他買機械的效能,采取一些其他的方式補助。但這里有一個很麻煩的問題,我國現在提倡的是適度規(guī)模經營,一般來講是當地現有平均規(guī)模的8-15倍,這樣一來所需要的農業(yè)機械效能不會像我剛才說的那么高,三千畝的規(guī)模,肯定是在提倡的適度規(guī)模經營的范圍之外,一般的農民達不到這樣一個規(guī)模,所以這是一個比較個別的情況。我覺得這個事情需要因地制宜,對補貼的政策也可以靈活地制定,現在這個問題不具有普遍性。

分享到:
新聞來源地址: http://nc.mofcom.gov.cn/
  • 暫無評論
加載更多